什么叫貧血?貧血應該怎么辦?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!
“貧血”是西醫診斷名詞,“血虛”是中醫診斷名詞。這兩者能等同嗎?
實際上,貧血與血虛是兩種不同的概念,但中醫診斷為“血虛”的患者又的確會出現一些類似于西醫上說的貧血狀況。
比如:面色不佳、容易疲勞、失眠多夢、記憶力下降、情緒不好(肝火旺)等。
貧血與血虛的概念不同
貧血是一個很嚴謹的現代醫學專業術語,特指針對不同性質的貧血,所采用的病因性治療方法。
貧血主要原因就是骨髓造血功能的障礙,造血物質的缺乏或者本身造血物質的利用障礙和遺傳的方面。
中醫的血虛是通過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,把收集到的癥狀加以辨證分析所得出的結論。
中醫學并沒有貧血的名稱,很多人并不貧血,但是從臨床所呈現的情況,表現出類似貧血的癥狀,但這些癥狀并非只有貧血才會出現,其他疾病也可出現,所以驗血不一定是貧血。
反過來,貧血病人在中醫辨證也不一定就是血虛,不少病人屬于氣血兩虛、心脾兩虛、脾氣虛弱、肝腎陰虛、脾腎陽虛。個別貧血病人還屬于血熱或血瘀。但也有一部分貧血病人(如某些失血性貧血)辨證就是屬于血虛。
貧血與血虛的區別
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數量太少,血紅素不足,它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,而可能是其他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,一旦發現貧血,必須查明其發生原因。貧血一般表現為身體軟弱乏力、皮膚蒼白、氣急或呼吸困難,伴有頭暈、頭痛、耳鳴、眼花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嗜睡等癥狀,甚至發生暈厥。
血虛是指體內陰血虧損的病理現象?捎墒а^多,或久病陰血虛耗,或脾胃功能失常,水谷精微不能生化血液等所致。
由于氣與血有密切關系,故血虛易引起氣虛,而氣虛不能生化血液,又為形成血虛的一個因素。
血虛主癥為面色萎黃、眩暈、心悸、失眠多夢、頭發枯焦、肢體麻木、脈虛細等。由于女性月經失血的緣故,血虛體質多在女性身上出現。
那么如何判斷自己是貧血還是血虛,專家表示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醫院進行血常規檢查。一般來說,正常女性血色素是12克,輕度貧血是9~11克,中度貧血6~9克,重度貧血3~6克。
臨床多見“氣血兩虛”
中醫理論認為:“血為其母,氣為血帥”。是說氣血是相互依存生化的關系。
血是氣的載體,氣是血的動力。
因此,我們在臨床上見到的單純的虧血或者虧氣的病例較少,多半都是在虧氣的同時也有虧血,虧血的同時會有虧氣。
血液健康,臟腑功能才能充分得以濡養,我們才會有強健體魄和愉快的情緒,更好地投入生活和工作。
用藥推薦
貧血:貧血有多種分類。
缺鐵性貧血可用硫酸亞鐵片、驢膠補血顆粒;
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可補充葉酸、維生素B;
再生障礙性貧血可服用雄激素與改善微循環藥物。
血虛:宜補血養血
人參歸脾丸:補養氣血、健脾安神。
內補養榮丸:補氣養血。
氣血兩虛:宜氣血雙補
八珍丸:調補氣血,此藥具有氣血雙補,陰陽兼顧之功效。
以上文章由哈爾濱康友藥業整理提供